突出政治监督,压紧压实“责任链”
“这次约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下属;不仅要抓好业务工作,还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武当山特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蔡峰由衷地感慨道。
2020年7月,武当山特区纪委对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排名倒数的5家单位党组织“一把手”进行工作约谈,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和蔡峰一起被约谈的,还有特区工业园管理处、武术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用好考核风向标,健全考核闭环,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无盲区、无衰减是该区纪委加强政治监督的举措之一。该区纪委不断压紧“责任链”,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020年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3个,处理17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字背书、逐级报告、定期约谈等制度,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对标省、市纪委要求,制定《关于加强同级监督的实施方案》,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制度化。完善监督体系,成立工委巡察办、建立巡察人才库、制定完善12项巡察工作制度,聚焦营商环境问题对7家区直单位开启首轮巡察,发现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15个,个人问题线索29件,涉及干部18人,移交问题线索8个,并对7家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紧贴中心大局,用好用优“助推器”
“现在土地使用证下来了,我即将拆除老厂房扩建新厂房。这要感谢你们的关心帮助啊。”武当山特区老营转向节臂厂厂长赵传忠动情地向前来走访的武当山特区纪委干部说。
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土地使用证手续不齐,老营转向节臂厂扩建厂房的愿望一再被推迟,特区纪委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问题后迅速跟进督办,办证的“老大难”很快得到解决。去年以来,该区纪委充分发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帮助企业清除“拦路虎”,打通中梗阻,出台《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向企业发放“致企业的一封信”和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卡,班子成员走访联系企业9家,为企业解决问题4个。
2020年7月,武当山特区纪委向企业发放“致企业的一封信”和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卡,收集企业发展难题,宣传援企惠企政策。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该区纪委紧跟发展大局,主动发力,全程监督的一个缩影。立足职责定位,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跟进到哪里,用好监督利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精准稳慎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处理8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人,印发通报8期;
狠抓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深入开展中央扶贫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个,追责问责9人;
开展禁捕退捕监督检查,下发督办通知2期,督导检查6次,有力促进了渔船全部上岸拆解和渔民补偿资金兑付、转产安置工作;
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在破网打伞方面取得突破,追责问责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
“紧紧围绕中心,当好‘护林员’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监督理念。”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传俊说。
精准执纪问责,架牢架稳“高压线”
“我诚恳接受组织对我的处理,在以后工作中我一定注意方式方法,严守纪律规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送达处分决定现场,武当山林场场长付某惭愧地说。因为纵容职工阻碍招商引资项目施工和2013年以虚报手段骗取财政拨款,付某被立案审查。
“付某虽然没有‘怀揣腰别’,但违反了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要严肃追责问责,我们要向全区党员干部传递违纪必究的高压信号。”该案调查组成员说到。
去年以来,该区纪委坚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正风肃纪全过程,体现监督的刚性。严查违纪违规问题,立案41件,处分52人。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函询、批评教育、书面检查232人;妥善运用第二种形态,给予轻处分、组织调整44人;准确运用第三种形态,给予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6人;果断运用第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开除党籍5人,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2020年7月28日,武当山特区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通报上年度违纪案例和四种形态处置情况。
“强化监督首责,让反腐的‘高压线’始终带电,才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该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武当山特区纪委)